本文轉自:天津日報
記者觀察
各級職業(yè)俱樂部冠名將放開
用意明確 前景難料
本報記者 顧穎
今天是2024年首個工作日,盡管中國足協尚未對外正式公布,但2024賽季,各級職業(yè)俱樂部一隊及梯隊的冠名將被放開,且一線隊與梯隊可區(qū)別冠名的消息,在業(yè)內已成為共識,一些俱樂部針對冠名的招商試水也已展開。
中國足協推行職業(yè)聯賽俱樂部中性名3年,雖與國際接軌,并理論上更適合俱樂部植根屬地長遠發(fā)展,但由于時機研判不好,再加上適逢比較特殊的社會環(huán)境,因此俱樂部經營者和廣大球迷都不買賬。進入2024賽季,中國足協松動相應政策,是對俱樂部拓寬資金來源、解決現實困難的一種妥協。
盡管中國足協的目的、用意都非常明確,可俱樂部經營者卻大多持謹慎樂觀態(tài)度,因為目前經營穩(wěn)定的俱樂部,大多需要借助股改推動,包括多元化資金支持,也就是說,當地能夠參與投入職業(yè)聯賽俱樂部的資源,已被較充分地開發(fā)和利用了。基于此,假如冠名操作無法吸引來新的增量資金,而只停留于既有資金支持的“內部答謝”,對俱樂部運營的幫助將非常有限。
另外早在上世紀90年代職業(yè)聯賽早期,一支頂級聯賽球隊的賽季冠名費用,就達到甚至突破了1000萬元人民幣,后來鼎盛時期曾推高到5000萬元到1億元人民幣。隨著金元足球時代的結束,再加上3年中性名時期的間隔,以及聯賽水平、影響力的全方位下挫,俱樂部冠名的“定價體系”如何建立,更直白地說,如今一支中超球隊的冠名,到底在市場上價值幾多,也需要重新摸索和探討,這也是吸納新資金進場的難點。 本報記者 顧穎